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关于施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08:19:56  浏览:924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关于施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通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委关于施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的通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下简称专业目录),业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9次会议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审议批准,从即日起正式施行。
专业目录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同时,学位授予单位按此专业目录中各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此专业目录拟订培养研究生的规划,进行招生和培养工
作。
专业目录是在原《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下简称试行草案)的基础上修改拟订的。关于专业目录与试行草案的对照表以及学科、专业简介,将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后另发。
现将专业目录发给你们,望转发所属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认真贯彻执行。

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说明
一、《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同时,学位授予单位也按此目录中各专业所归属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培养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以及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此目
录拟订培养研究生的规划,进行招生和培养工作。
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下简称专业目录)是在原《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下简称试行草案)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目前和长远的需要,以及科学、文化和技术发展情况,为适应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形势经过修改拟订的。专业目录除新增加的军事学门类外,共设置专业591种,比试行草案减少47种。
各学科门类专业种数的调整情况是:哲学由10种减少到9种;经济学由24种增加到27种;法学由37种增加到39种;教育学由34种减少到33种;文学由51种减少到44种;历史学由13种增加到14种;理学由88种减少到86种;工学由234种减少到216种;农
学由59种减少到47种;医学由88种减少到76种。此外,新增加的军事学门类有29种专业。这样,专业目录共有专业620种,专业范围大体相当于二级学科。
三、与试行草案比较,有一批专业拓宽了专业面,调整、充实了专业内涵;同时,删掉或归并了一些划分过细、偏窄的专业,增加了一批新专业。适当调整了过去一些按行业或部门划分的旧专业,按学科归口设置;对那些确具特色,保留下来的一部分行业、部门性的专业,一般都扩大
了专业内涵。对于有些属于国家急需发展,但培养条件暂时不十分成熟,或虽未招过研究生,但从长远考虑应予扶持的学科、专业,专业目录作为试办专业列入,共34种。
一些学科、专业注明可授予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门类的学位,共70种专业。对于需要在不同学科门类同时设置的少数专业,采取互“见”的办法,即一种专业在目录中只有一处编有代码,再次出现时则不再编码,而注明其“见”已编有代码的专业,共34种。
01 学科门类:哲学
0101 哲 学
代 码 学科、专业名称
010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
010102 中国哲学
010103 西方哲学
010104 东方哲学
010105 逻辑学
010106 伦理学
010107 美学
010108 宗教学
010109 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
02 学科门类:经济学
0201 经济学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20102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
020103 中国经济思想史
020104 外国经济思想史
020105 中国经济史
020106 外国经济史
020107 西方经济学
020108 世界经济
020109 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含:国民经
济系统分析)
020110 财政学
020111 货币银行学(附:保险学)
020112 国际金融
020113 工业经济
020114 农业经济(含:林业经济、畜牧业
经济、渔业经济)
020115 商业经济(含:物资经济)
020116 国际贸易
020117 运输经济(附:邮电经济)
020118 投资经济
020119 劳动经济学
020120 人口经济学
020121 会计学(含:审计学)
020122 统计学
020123 企业管理(含:工商管理、企业财
务管理)
020124 国防经济
020125 技术经济(注:可授经济学、工学
学位)
020126 数量经济学
020127 经济地理(注:可授经济学、理学
学位)
0201S1 旅游经济
0201S2 消费经济
0201S3 信息经济
0201S4 商品学
0201S5 城市经济
03 学科门类:法 学
0301 法学
030101 法学理论
030102 法律思想史
030103 法制史
030104 宪法学
030105 行政法学
030106 刑法学
030107 民法学
030108 诉讼法学
030109 经济法学
030110 劳动法学
030111 环境法学
030112 国际私法
030113 国际经济法
030114 国际法
030115 军事法学
0301S1 科技法学
0302 政治学
030201 政治学理论
030202 中外政治思想
030203 中外政治制度
030204 科学社会主义
030205 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
设)
030206 行政学
030207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含:马克思
主义原理、中国革命史、中国社
会主义建设、世界政治经济和国
际关系)
030208 思想政治教育
0303 国际政治
030301 国际政治学
030302 国际关系
030303 外交学
030304 中国对外关系
030305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30306 民族民主运动
0304 社会学
030401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030402 应用社会学
030403 人口学
030404 人类生态学
(050112) 新闻学(见文学:0501中国语言
文学)
0305 民族学
030501 民族学(附:文化人类学)
030502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030503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030504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30505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030506 中国少数民族史
04 学科门类: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040101 教育学原理(含:教育社会学)
040102 教学论
040103 学科教学论
040104 德育原理
040105 教育经济学
040106 教育管理学
040107 中国教育史
040108 外国教育史
040109 幼儿教育学
040110 特殊教育学
040111 高等教育学
040112 成人教育学
040113 比较教育学
040114 教育科学研究法
0401S1 教育技术学
0401S2 职业技术教育学
0402 心理学
040201 普通心理学(注:可授教育学、理
学学位)
040202 教育心理学
040203 生物心理学(注:可授教育学、理
学学位)
040204 发展心理学(注:可授教育学、理
学学位)
040205 工业心理学(注:可授教育学、工
学学位)
040206 社会心理学(注:可授教育学、法
学学位)
040207 医学心理学(注:可授教育学、医
学学位)
040208 运动心理学(注:可授教育学、理
学学位)
040209 军事心理学
0403 体育学
040301 体育理论
040302 运动生物力学(含:运动解剖学)
040303 运动生理学
040304 运动生物化学
040305 体育保健学
040306 运动训练学
040307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040308 武术理论与方法(含:气功研究)
040309 体育史
040310 体育管理学
05 学科门类: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1 文艺学
050102 中国现当代文学
050103 中国古代文学
050104 中国民间文学
050105 中国文学批评史
050106 中国古典文献学
050107 语言学
050108 现代汉语
050109 汉语史
050110 汉语文字学(含:古文字学)
050111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050112 新闻学(注:可授文学、法学学
位)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 英语语言文学(附:英语国家文化研究)
050202 俄语语言文学(附:苏联文化研究)
050203 法语语言文学(附:法语国家文化研究)
050204 德语语言文学(附:德语国家文化研究)
050205 日语语言文学(附:日本文化研究)
050206 印度语言文学(附:印度文化研究)
050207 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附:西班牙语国家文化研究)
050208 朝鲜语言文学(附:朝鲜文化研究)
050209 阿拉伯语语言文学(附:阿拉伯语国家文化研究)
050210 欧洲古典语言文学(附:古希腊、罗马哲学、历史研究)
050211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050212 专门用途外语
050213 世界文学
050214 比较文学
050215 翻译理论与实践
050216 其他国家语言文学
0503 艺术学
050301 音乐学(含:音乐教育)
050302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050303 音乐表演艺术(含:指挥、键盘乐器、管弦乐器、中国乐器、声乐)
050304 美术学(含:美术教育、民间美术研究)
050305 绘画艺术(含: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
050306 雕塑艺术
050307 工艺美术学
050308 工艺美术设计(含:陶瓷设计、染织设计、装璜设计、书籍装帧、服装设计、装饰
绘画、装饰雕塑、金属工艺、漆工艺)
050309 环境艺术
050310 戏剧学(附:戏曲学)
050311 戏剧、电影文学
050312 导演艺术及表演艺术
050313 舞台美术及技术
050314 电影历史及理论
050315 电影艺术及技术(含:电视艺术及技术)
050316 舞蹈历史及理论
0503S1 工业造型艺术
0503S2 乐器修造艺术
06 学科门类:历史学
0601 历史学
060101 史学理论
060102 史学史
060103 考古学(含:古文字学、原始社会
史)
060104 历史地理
060105 博物馆学(含:文物学、古器物
学)
060106 历史文献学(含:档案学、敦煌学、
版本目录学等)
060107 专门史(含:经济史、文化史、
思想史、政治制度史、土地制度
史、工人运动史、农民战争史、中
外关系史等)
060108 中国古代史
060109 中国近现代史
060110 中国地方史
060111 中国民族史
060112 世界上古史、中古史
060113 世界近现代史
060114 世界地区史、国别史
07 学科门类:理学
0701 数 学
070101 基础数学(含:数理逻辑、数论、代
数、微分几何、拓扑学、函数论、
泛函分析、微分方程)
070102 计算数学
070103 应用数学(注:可授理学、工学学
位)
07010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5 运筹学与控制论

0702 物理学
070201 理论物理
070202 粒子物理
070203 原子核物理(注:可授理学、工学
学位)
070204 原子和分子物理
070205 等离子体物理
070206 凝聚态物理
070207 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
070208 声学
070209 光学
070210 无线电物理
070211 无线电电子学
070212 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
070213 计量学
0703 化 学
070301 无机化学
070302 分析化学
070303 有机化学
070304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70306 放射化学
070307 环境化学
0704 天文学
070401 天体物理
070402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070403 天文仪器与方法
0705 地理学
070501 自然地理学
070502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070503 人文地理学
070504 区域地理学
070505 环境地理学
070506 地图学与遥感
(020127) 经济地理学(见经济学:经济地
理)
0706 大气科学
070601 天气动力学
070602 气候学
070603 大气物理学

070604 大气环境
070605 大气探测与大气遥感
070606 应用气象学
0707 海洋科学
070701 物理海洋学
070702 环境海洋学
070703 海洋气象学
070704 海洋物理学
070705 海洋化学
070706 海洋生物学
070707 海洋地质(注:可授理学、工学学
位)
0708 地球物理学
070801 固体地球物理学
070802 空间物理学
070803 地磁与高空物理学
070804 地震学
070805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物理学
0709 地质学
070901 矿物学

070902 岩石学
070903 沉积学(含:古地理学)
070904 矿床学
070905 地球化学
070906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
070907 古人类学
070908 构造地质学(含:地质力学)
070909 地震地质学
(081607) 数学地质(见工学:0816地质勘
探、矿业、石油)
0710 生物学
071001 植物学(注:可授理学、农学学位)
071002 植物生理学(注:可授理学、农学学位)
071003 动物学
071004 昆虫学(注:可授理学、农学学位)
071005 生理学(注:可授理学、医学学位)
071006 神经生物学
071007 人类学
071008 水生生物学
071009 微生物学(注:可授理学、农学、医学学位)

071010 病毒学(注:可授理学、医学学位)
071011 遗传学(注:可授理学、医学学位)
071012 发育生物学
071013 生物化学(注:可授理学、农学、医学学位)
071014 生物物理学(注:可授理学、农学、医学学位)
071015 细胞生物学(注:可授理学、医学学位)
071016 分子生物学(注:可授理学、农学、医学学位)
071017 生态学(注:可授理学、农学学位)
071018 环境生物学
0711 系统科学
071101 系统理论
071102 非线性系统(实验与理论)
071103 科学学与科学管理
071104 控制论与智能系统
0712 图书馆与情报学
071201 图书馆学
071202 科技情报
0713 自然科学史
071301 自然科学史(分学科)
08 学科门类:工学
0801 力 学(注: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80101 基础力学
080102 一般力学
080103 固体力学
080104 流体力学
080105 空气动力学
080106 结构力学
080107 计算力学
080108 实验力学
080109 岩土力学
080110 生物力学
080111 流变学
(082209) 爆炸理论及应用(含:爆炸力学)
(见工学:0822兵器科学与技
术)
0802 机械工程
080201 机械学
080202 机械制造

080203 流体传动及控制
080204 工程机械
080205 冶金机械
080206 轻工机械
080207 汽车设计制造
080208 振动、冲击、噪声
(082403) 农业机械设计制造(见工学:0824
农业工程)
0802S1 工程图学
0802S2 机电控制及自动化
0803 仪器仪表
080301 光学仪器
080302 精密仪器及机械
080303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80304 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
080305 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
080306 分析仪器
0804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401 材料物理
080402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080403 无机非金属材料
080404 硅酸盐材料
080405 半导体材料
080406 高分子材料
080407 复合材料
080408 铸造
080409 金属塑性加工
080410 焊接
080411 粉末冶金
080412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080413 腐蚀与防护
0805 冶 金
080501 冶金物理化学
080502 钢铁冶金
080503 有色金属冶金
080504 冶金化学分析
0805S1 冶金资源工程
080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601 工程热物理
080602 热能工程

080603 内燃机
080604 热力叶轮机械
080605 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工程
080606 化工过程机构
080607 制冷及低温工程
080608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
080609 真空工程
0807 电 工
080701 电机
080702 电器
080703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080704 高电压技术
080705 电工材料及绝缘技术
080706 电力电子技术
080707 理论电工
080708 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
080709 超导技术及磁流体发电
(080304) 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
(见工学:0803仪器仪表)
0808 电子学与通信

080801 通信与电子系统
0808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080803 电路与系统
080804 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含:光电
技术、激光技术)
080805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0806 半导体器件与微电子学
080807 电子材料与元器件
0808S1 生物电子学
0809 自动控制
080901 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
080902 工业自动化
080903 自动化仪表及装置
080904 系统工程
080905 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
08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注:可授理学、工学学位)
081001 计算机科学理论
081002 计算机软件
081003 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

081004 计算机器件与设备
081005 计算机应用
0811 管理科学与工程
081101 管理科学(注:可授理学、工学学
位)
081102 管理工程(分各部门,含工商管
理)
081103 管理信息系统
081104 建筑经济与管理
(080904) 系统工程
(见工学:0809自动控制)
(020125) 技术经济
(见经济学)
0811S1 工业外贸
0811S2 工业工程
0812 建筑学
081201 建筑历史与理论
0812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含:室内环境
设计、现代设计方法)
081203 城市规划与设计

081204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注:可授工
学、农学学位)
081205 建筑技术科学
0813 土木、水利
081301 岩土工程
081302 结构工程
081303 环境工程
081304 市政工程
081305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081306 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
(含:军事防护工程)
081307 建筑材料
081308 水文学及水资源
081309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081310 水工结构工程
081311 农田水利工程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贡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自府办发〔2005〕62号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贡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自贡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已经自贡市第十四届人民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五年八月八日


自贡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全市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0〕54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的通知》(川办发〔2001〕74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全市重大建设项目的监督,实行稽察特派员制度。
全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工作由市政府领导,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特派员由市政府派出,对全市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进行稽察。
市发改委负责组织和管理全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工作。
依照本办法应当实施稽察的市重大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名单,由市发改委确定,或由市发改委商市政府有关部门后确定。
第三条 建设项目稽察工作,坚持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稽察特派员与被稽察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稽察特派员不参与、不干预被稽察单位的日常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
第四条 建设项目稽察工作,实行稽察特派员负责制。
一名稽察特派员一般配备2-3名助理,协助稽察特派员工作。
稽察特派员及其助理,均为国家公务员,在市发改委或市级有关部门的现职公务员中选拔。
第五条 市发改委设立自贡市重大建设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负责协调稽察特派员在稽察工作中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的关系,承办建设项目稽察的组织工作和稽察特派员及其助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 稽察特派员履行下列职责:
(一)监督被稽察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情况,监督被稽察单位有关建设项目的决定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权限、程序;
(二)监督检查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开工建设条件、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等情况,跟踪监测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
(三)监督检查被稽察单位资金使用、概算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
第七条 稽察特派员对建设项目一般每年进行1至2次现场稽察。根据实际需要,可对建设项目从招标投标到开工建设直至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跟踪稽察,也可不定期开展专项稽察。
稽察特派员开展稽察工作,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听取被稽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关建设项目的情况汇报,在被稽察单位召开与稽察事项有关的会议,参加被稽察单位与稽察事项有关的会议;
(二)查阅被稽察单位有关建设项目的财务报告、会计凭证、会计账薄等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进入建设项目现场进行查验,调查、核实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情况;
(四)核查被稽察单位的财务、资金状况,向职工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必要时要求被稽察单位主要负责人作出说明;
(五)向行业主管部门、财政、审计、建设等有关部门及银行调查了解被稽察单位的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和经营管理情况。
市发改委根据需要,可以组织稽察特派员与财政、审计、监察、建设等有关部门人员联合进行稽察,也可以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稽察工作。
第八条 被稽察单位应当接受稽察特派员依法进行的稽察,定期、如实向稽察特派员提供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文件、合同、协议、报表等资料和情况,报告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重大事项,不得拒绝、隐匿、伪报。
第九条 市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的区县政府应当支持、配合稽察特派员的工作,为稽察特派员提供被稽察单位的有关情况和资料。
市发改委应加强同财政、监察、审计、建设等有关部门以及银行的联系,相互通报有关情况。
第十条 稽察特派员对稽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向被稽察单位核实情况,听取意见;被稽察单位提出异议的,稽察特派员应当进行复核。对有异议的重大问题,市发改委应当组织力量进行复查。
第十一条 稽察特派员每次对建设项目进行的稽察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提交稽察报告。
稽察报告的内容包括:建设项目是否履行了法定审批程序;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概算控制的分析评价;招标投标、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情况的分析评价;被稽察单位主要负责人经营业绩的分析评价、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建议;市发改委要求报告的或者稽察特派员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稽察报告由稽察特派员负责提出,经稽察特派员办公室审核后,由市发改委负责审定;重大事项和情况,由市发改委向市政府报告。
第十二条 稽察特派员在稽察工作中发现被稽察单位的行为有可能危及建设项目工程安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者侵害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以及稽察特派员认为应当立即报告的其他紧急情况,应及时向市发改委提出专题报告。
第十三条 稽察特派员专职由市发改委商市编办提名、兼职由市发改委提名,并经市政府同意后任免。
稽察特派员由正科级公务员担任。
稽察特派员应当熟悉并能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熟悉项目建设和管理,坚持原则,廉洁自律,忠实履行职责,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第十四条 稽察特派员助理专职由市发改委商市编办提名任免,兼职由市发改委提名任免。
稽察特派员助理由副科级及副科级以下公务员担任。
稽察特派员助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熟悉并能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坚持原则,廉洁自律,忠实履行职责,保守秘密;熟悉项目建设和管理,具有财务、审计或者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有相应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经过专门培训。
第十五条 市发改委选派的稽察特派员及其助理,应当吸收市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参加。
第十六条 稽察特派员及其助理实行专兼职结合。
第十七条 稽察特派员的派出实行回避原则,不得派至其管辖、工作过的建设项目或者其近亲属担任被稽察单位高级管理人员的建设项目。
第十八条 稽察特派员开展稽察工作所需经费由市财政拨付。
第十九条 稽察特派员及其助理不得泄露被稽察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二十条 稽察特派员及其助理在履行职责中,不得接受被稽察单位的任何馈赠、报酬、福利待遇,不得在被稽察单位报销费用,不得参加被稽察单位安排、组织或者支付费用的宴请、娱乐、旅游、出访等活动,不得在被稽察单位为自己、亲友或其他人谋取私利。
第二十一条 稽察特派员及其助理在稽察工作中成绩突出,为维护国家利益做出重大贡献的,给予奖励。
第二十二条 稽察特派员及其助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被稽察单位和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隐匿不报或者严重失职的;
(二)与被稽察单位串通编造虚假稽察报告的;
(三)有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所列行为的。
第二十三条 被稽察单位发现稽察特派员及其助理有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及第二十二条中的第(一)项、第(二)项所列行为时,有权向市发改委报告。
第二十四条 被稽察单位违反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规定的,市发改委依据职能,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作出以下处理决定:
(一)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
(二)通报批评;
(三)暂停拨付国家建设资金;
(四)暂停项目建设;
(五)暂停有关地区、部门同类新项目的审查批准。
涉及市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和有关区县政府职责权限的问题,移交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处理。其处理结果应报市政府并抄送市发改委备案。
重大的处理决定,应当报市政府批准。
第二十五条 市发改委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后,应当跟踪整改情况,并适时组织复查,直至达到整改目标。
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整改通知书的内容要求,认真进行整改。
第二十六条 被稽察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直至撤销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阻碍稽察特派员履行职责的;
(二)拒绝、无故拖延向稽察特派员提供财务、工程质量、经营管理等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三)隐匿、伪报有关资料的;
(四)有妨碍稽察特派员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行为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山西省信访条例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


山西省信访条例(2010修订)
  
(1996年8月1日山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10年5月27日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下简称信访人)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国家机关处理的活动。
  
  前款所称国家机关,是指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以及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第三条 信访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省、设区的市、县(市、区)应当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应当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通报本地区信访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信访工作的重大问题。
  
  设区的市、县(市、区)应当根据信访工作需要开展联合接访工作,为信访事项的提出、办理提供便利条件。
  
  第五条 国家机关实行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接受社会监督。
  
  国家机关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主管信访工作的领导负直接责任,其他领导成员按照分工负相应责任。
  
  第六条 国家机关应当加强信访工作,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保障信访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第七条 国家机关信访工作办公经费和处理信访事项的业务经费,列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并予以保障。
  
  第八条 信访人依法提出信访事项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
  
  第九条 国家机关应当建立和完善人民建议征集制度。信访人提出的建议、意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进国家机关工作或者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有贡献的,有关国家机关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在信访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或者个人,有关国家机关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信访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条 在信访活动中,信访人享有以下权利:
  
  (一)了解信访工作制度和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
  
  (二)要求信访工作人员提供与信访请求有关的咨询服务;
  
  (三)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信访工作人员提出回避申请;
  
  (四)查询其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及结果;
  
  (五)要求对姓名或者涉及个人隐私的事项予以保密;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一条 在信访活动中,信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二)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歪曲、捏造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三)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和程序进行信访活动;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关信访工作责任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信访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或者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配备相应的专、兼职工作人员。
  
  县级以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设立或者确定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
  
  第十三条 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转交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
  
  (二)承办有关信访事项;
  
  (三)为信访人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
  
  (四)分析、研究信访情况,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县级以上国家机关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除履行前款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职责。
  
  第十四条 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布下列事项:
  
  (一)本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受理电话、接待场所、来访接待时间;
  
  (二)信访事项的受理范围;
  
  (三)与信访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工作制度和信访事项的处理程序;
  
  (四)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的方式;
  
  (五)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 省、设区的市、县(市、区)国家机关应当设立负责人信访接待日,由负责人协调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时间和接待地点向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应当随时接待来访。
  
  第十六条 国家机关应当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采取措施,及时排查、化解可能引发信访事项或者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突出问题。
  
  第十七条 国家机关应当加强信访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为信访工作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十八条 信访工作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文明接待,对依法不予受理的信访请求,应当告知信访人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二)依法、及时处理信访事项,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三)严格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控告人、检举人的姓名和控告、检举的内容;
  
  (四)对信访人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应当如实答复,不得拒绝;
  
  (五)妥善保管信访材料,不得丢弃、隐匿、毁损或者篡改;
  
  (六)与信访人或者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七)公正廉洁,不得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
  
  第四章 信访事项的提出和受理
  
  第十九条 信访人通过书信、电子邮件、传真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如实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联系方式,请求事项、事实和理由。
  
  第二十条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相关材料到有关国家机关反映,受理机关应当做好记录。多人提出同一信访事项,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第二十一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由其监护人代其提出信访事项。
  
  第二十二条 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受理属于本国家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
  
  对不属于本国家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负责受理的国家机关提出;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依法向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或者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第二十三条 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一级国家机关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该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通过的决议、决定的意见和建议;
  
  (二)对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意见和建议;
  
  (三)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决定任命、批准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五)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机关工作人员的建议、批评、意见和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六)对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议、决定的意见和建议;
  
  (七)对本级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对本级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处理决定,依法提出申诉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未依法办理的;
  
  (八)依法应当受理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的工作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规章、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的建议和意见;
  
  (三)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四)对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五)对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六)对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七)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八)依法应当受理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法院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三)依法应当受理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受理下列信访事项:
  
  (一)对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二)对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三)依法应当受理的其他事项。
  
  第五章 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
  
  第二十八条 国家机关对受理的信访事项,应当按照下列方式办理:
  
  (一)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直接办理;
  
  (二)属于其他国家机关或者下级国家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自受理之日起5日内转交有关国家机关,并告知信访人;
  
  (三)收到转交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应当在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5日内附书面意见,退回转交机关。
  
  第二十九条 国家机关办理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并要求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
  
  第三十条 国家机关办理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办理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一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分别作出处理:
  
  (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有关政策的,予以解决;
  
  (二)请求事由合理,但因客观条件不具备难以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
  
  (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有关政策的,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信访人对国家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申请复查、复核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 承办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对交办的信访事项应当在办结之日起5日内向交办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书面报告办理结果。
  
  交办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对承办信访事项的国家机关办理信访事项的报告,认为事实不清或者处理不当的,应当退回承办机关重新办理,重新办理期限不得超过30日。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 国家机关可以就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举行听证。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国家机关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发现承办机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及时督查并提出督办建议:
  
  (一)未按规定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三)未按规定报告交办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四)办理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的;
  
  (五)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六)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收到督办建议的国家机关应当在30日内书面反馈情况;未采纳督办建议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国家机关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对在信访工作中推诿、敷衍、拖延、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
  
  第六章 信访秩序
  
  第三十六条 在信访活动中,信访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非法聚集,影响国家机关、公共场所正常秩序的;
  
  (二)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或者重要活动场所,冲闯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带(线)、警戒区的;
  
  (三)拦截车辆或者妨碍公共交通的;
  
  (四)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
  
  (五)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侮辱、殴打、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
  
  (六)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
  
  (七)煽动、串联、胁迫、利诱、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
  
  (八)其他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以及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第三十七条 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信访人,应当通知其所在单位、监护人或者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将其接回;对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妨碍信访秩序的信访人,应当通知所在地公安机关将其带离信访接待场所,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八条 多人走访的,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应当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共同做好疏导、说服和处置工作;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由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所在地公安机关协助维持现场秩序。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应当受理、转交的信访事项不受理、不转交的;
  
  (二)丢弃、隐匿、毁损、篡改信访材料的;
  
  (三)泄露信访秘密或者将控告、检举材料擅自转交给被控告、检举的单位和人员的;
  
  (四)推诿、敷衍、拖延办理信访事项或者未按规定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五)处理决定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政策的;
(六)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的;
  
  (七)拒不执行有关国家机关作出的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
  
  (八)打击报复信访人的;
  
  (九)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
  
  前款所列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信访人歪曲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信访人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经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劝阻、批评和教育,仍不停止其行为的,由当地公安机关予以警告或者制止,并将其带离现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人民团体、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信访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十三条 对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组织信访事项的处理,参照本条例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